据香港南华早报2月3日报道,有中国科学家表示,他们已经发现了一个变异的新型冠状病毒,并有可能是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时发生的变异。尽管这种变异对病毒的影响尚不明确,但它们确实有可能改变病毒的一系列状态。

研究人员在对中国广东省南部的一个家庭感染进行研究时发现,这种病毒的基因在家庭中传播时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。报道中指出,病毒一直都会发生突变,但大多数的突变都是同义的,对病毒的影响不大,当发生非同义突变时,则可以改变其生物学特性,使其适应不同的环境。

中国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专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,从广东这一家庭患者体内分离出的病毒株发生了两个非同义突变。在其1月29日发表的论文中写到,该案例表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过程中,病毒可能发生了进化。需要密切监测病毒的突变、进化和适应性。此外,该团队还在近一个月中国各地的病例中监测到其他17个非同义突变。

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表示,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变化速度是否比SARS和其他病毒快,目前尚无定论。根据以前的研究,SARS或其他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症每年以每千个位点1至3个突变的速度进行变异。科学家们仍然不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突变速度,因为大多数可用的病毒基因序列都不完整,都是碎片。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测序既费时也昂贵,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总长度接近30000个碱基对,比包括SARS在内在许多病毒都更长。

上周六,中国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,该部门正在与阿里巴巴合作,开发一种利用人工智能研究病毒基因组的新方法,该技术有望将测序时间从数小时缩短至30分钟,从而使科学家能够更快更准确地跟踪突变。目前尚不清楚突变对患者意味着什么,但有中国国内专家表示,到目前位置,尚无证据表明突变可能导致反复感染。

但报道中也指出,从理论上来说,突变可能使康复的患者再次患病,并且有可能可以骗过现有检测手段,因为检测只是靶向病毒基因组的一小部分。与此同时,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近日的一项研究显示,病毒基因组中特定位置的单个突变,可以显著提高病毒与人类呼吸系统表面细胞的结合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