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,让我们一同探讨目的问题。没有目标的船只永远在海上漂流。学习英语的目的多种多样,但学口语的目的,只有一个:为了能与Native English speakers进行“有效的交流”,即工作中能与Native speakers建立丶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工作关系;或生活中结交几个native speaker的朋友,能够彼此交流感情丶相互鼓励和帮助。而不是为了和同胞交流,也不是为了能和“老外”说上几句诸如:How are you? I am fine,thanks. My English is poor. Bye-bye.等幼儿园英语而转身离去,搞的“老外”一头露水,找不着北。更不是为了“为了说英语”而浪费时间的丶没话找话的和老外闲聊,分手几分钟后,别人就再也不想和你交往丶也根本记不住你是何方神圣了。
语言是其文化和习俗的载体丶沉淀,虽然人类的各种文化多少有相通的一面,但是更多的是其特殊的一面。而西方文化有着与中华文化截然相反的一面。例如,她崇尚“积极进取”positive or ambition的态度,和中国人“谦虚丶艺术”的处事丶说话原则,经常发生“冲突”,构成对有效交流的妨碍。这就是所谓的“文化冲突丶差异”。
比如,How old are?在国内多么平常的问题,尤其是熟悉了以后,问问年龄,彼此称兄道弟,或姐妹相称,再自然不过了;喊句“老张丶老李”什么的,尽管不老,被喊者心里也高兴。中华文化,有一种根深蒂固的怀旧情结,沉迷于过去,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太出色丶太优秀了的缘故吧。“历史悠久丶百年老店”之类的,都是吸引人的亮点。我们崇尚“老”,老,似乎是大智大慧丶权威的代名词。